下班路上和朋友聊天,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大学创业的那段岁月,回忆的篝火一下被点燃,一发不可收拾,点点滴滴,历历在目……

一晃五年,茶余饭后每每谈起创业的这段往事,都激动不已,毕竟我们的情怀比罗永浩还要早一些。

回到 2012 年的那个夏天,暑假前夕,偶然机会让我们五人聚集到了一起,由冯勃牵头,我们开始创业了。

创业内容

当时创业的产品叫 “微大学”,一个大学一体化生活交流平台,主要包括三个板块,校园二手(Vcycle),校园外卖(Vmeal),校园图文社交平台(Vmatter)。

幸运的是,还能找到曾经的商业计划书,书中是这样写的:

pic1.png

pic2.png

pic3.png

47 页商业计划书,写了无数个日日夜夜,把所有想法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文字是一件可以使人分裂的事情,前一秒惊呼绝佳的创意,写着写着就会因为种种客观原因,全篇删除。

所以今后要创业的朋友们,别去写什么商业计划书,把你最好的 idea 付诸于实践,大胆的试错,从试错中找到可行的方式。这样一来,第一不会全盘否定你最佳的创意,很多改变世界的事业就是这样开始的。第二,没有第二。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商业计划书显得特别青涩和幼稚,可爱极了,但这就是成长啊,当年顶着一头的爆炸的烟花烫,也曾是一种时尚啊。

创业历程

2012 年 6 月底,团队组建完成,制定 “微大学” 项目计划书。

pic4.png

2012 年 7 月封闭式开发一个月,使用 Java 开发了二手交易平台,当时页面设计模仿的是“点点网”(现已倒闭),轻博客的路线也方便我们后期迭代更多的功能。我们在北美买了一个 VPS, 一起折腾怎么部署 tomcat,域名怎么配置,上线后如何推广,耗费了大半个暑假。

我们幻想着直接干掉还在校园里卖东西的大四学长学姐,让他们不占用时间,不占用地点,躺在宿舍里就能在线上完成二手物品的买卖交易,突出一个简单便捷。谁知道他们的需求只是泡泡刚入学的小鲜肉呢。很可惜,由于我们调整了创业方向,不到一个月,项目停止了运营。(辛亏没有坚持……)

pic5.png

二手交易平台开发完成之时,正是 8月初,还没有正式上线运营,就被我们喊停了,我们又将所有的精力全面投入到在线订餐平台的研发中。

pic6.png

为了加快进度在 9 月开学之际送给同学们一个惊喜,我们放弃了Java 使用了更加快速的开发方式 Ruby on Rails。

8 月的天很热,但那是我们大学度过的最激情的一个月,一大早去实验室写码,下午几个人去游个泳,吃了晚饭,继续干,弄到 10 点都算是早的。就这样,一个月,从未间断……

pic7.png

pic9.png

我们硬是赶在开学之前,用一个月时间上线了微大学的 V1.0 版本, 当时的功能包括:

pic10.png

界面大致是这样

pic12.png

pic13.png

为了让大家能尽快认知我们的平台,我们自己画了宣传海报

pic14.png

还懂得流动推广,做了自己的文化衫

pic15.png

请了学校漂亮妹子做品牌代言

pic16.png

那时饿了么还在给所有合作商家铺设小票机,美团还在搞团购。我们就已经自建物流,提供勤工俭学岗位,保证食品的安全和速度,打出 30 分钟送达 的霸气标语。

还结合各种热点,节日,做宣传,搞活动

pic17.png

pic18.png

在当时我们就已经提出了一些很酷的理念,让大学生们,多吃点好的,就少吃点坏的。提供增肌餐,减肥餐,营养餐,预定第二天的早饭,以及晚上回到寝室后的夜宵。我们甚至想过开设平台直营的空中厨房,把绿色健康,方便快捷的理念做到极致。不像现在的主流订餐平台,只提供平台赚取返点,商家审核形同虚设,你吃的是什么,它们根本不关心。虽然我们失败了,但我们,一直以用户为中心。

记忆最深的就是有次和商家搞活动,平台补贴 + 商家补贴,加上校园海报预热,中午套饭秒杀,直接导致服务器崩溃。

pic19.png

经过我们的努力,注册用户很快从 100,到500,再到 1000,商家从 10 家到 20 家。

到了 12 月的时候,数据增长比较缓慢;加上送餐出现的各种问题,搞得大家士气低落。

虽然外卖平台继续运营,但在一些方向和战略问题上无法得出新的思路,我们绕晕在了自己编写的公式里,所以我和一个小伙伴去了一家公司实习,也是为了看看社会公司是怎么运转的。

13 年的春节刚过完,我们几个人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,决定回到校园,再干一次。

我们将平台改版,上了积分,奖品兑换等功能,并引入市场营销的同学,做大量线下推广和其他校园的拓展工作。

pic20.png

当时平台的确有了一些起色,我们将业务扩展到了川音,成都中医药大学,还成功兼并了另外一家外卖平台。

pic21.png

虽然平台规模,数据有了起色,短期资金也可以得到保障,但当时我们意识到,如果不尽快铺开市场,今后的路会越来越难。坏消息是我们的融资并不成功,大家又面临找工作的困境,到了 2013 年 4 月底,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,选择去了上海。

5月,平台慢慢关闭,微大学团队都陆续开始找工作,创业的岁月也就这样拉上了帷幕。

写在最后

现在来看,当时创业失败是必然的,总结有以下几点:

  • 低估了钱的重要性,没有做好融资的计划和准备。
  • 缺乏强有力的市场运营和推广。
  • 四线城市,用户教育时间成本太高。
  • 当时正是 PC 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阶段, 我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。

虽然创业没有成功,但是这段岁月是刻骨铭心的,我们收获了友情,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真正体会了创业维艰,并且在很多人租房、泡吧、上网、泡妞的大学时光,我们却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……